登记小规模还是一般纳税人,得这么看

2019-03-04 10:16:37 admin 21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44360亿元, 国内增值税56378亿元,占比将近40%。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增值税是当之无愧的大税种。

增值税纳税人,有两种身份: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因为税率和计税方法的差异,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选择,对最终公司要缴纳的增值税有很大影响。到底应该选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就需要提前好好算清楚。

税务筹划

某些客观条件下,公司必须选择为一般纳税人

营业额超过规定标准不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身份,也可以算是对小微企业和会计核算不够健全企业的特殊关照,不是想当就能当。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财税〔2018〕33号公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最新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

一旦销售额超过500万这个标准,小规模纳税人就必须主动去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所以,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公司,需要对销售额的增长心里有数,在不想变为一般纳税人之前,避免销售额在不注意的时候,突然超过了标准。如果业务规模急剧扩大,需要提前考虑是否需要拆分业务。

下游客户对税率有要求不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按征收率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默认3%),如果所处行业的客户普遍对采购税率有要求,那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可能会丧失很多商机。

提前了解所处行业的开票情况,听听潜在客户的意见,对发票的要求,是选择纳税人身份时,也需要重点考虑的。毕竟,客户是衣食父母,如果客户不愿意,再省税也于事无补,生意都没了,还有税什么事,对吧。

已经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再转为小规模有限制按照最新的规定,在2019年12月30日以前,已经登记为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企业,不超过标准,可以再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但是一年内不得多次反复。

税务筹划

在可以主观选择时,需要测算应纳税额

根据增值税的计算逻辑, 有几个典型的业务场景,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可能并不划算。

毛利偏低的业务模拟一个比较简单的场景,A公司全年的销售额是500万(含税价)。

按照小规模3%的征收率 ,增值税 = 500万 /(1+0.03)* 3% = 14.56万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500万销售额,对应的销项税 = 500万/(1+0.16)*0.16= 68.97万

同样是交14.56万的增值税,那需要的进项是:68.97万- 14.56万 = 54.4万

适用16%的税率,对应的采购额大约是 =394.44万

也就是说,如果采购成本大于 394.44万,那么,一般纳税人要缴纳的增值税就会小于小规模纳税人。

以上是基于16%的适用税率,公司还有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等采购项目,如果也有进项税,实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会更低。在这个例子里,重点关注的是,在采购环节可以拿到的多少进项发票,进项多,那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有可能就是在浪费进项。

资产租赁类业务可能不适合用小规模再看一个比较特殊的业务,以一个电脑租赁公司为例,电脑的使用寿命大概是3年,因为有损耗,通常每年都需要更新。假设每年有100万的租赁收入(含税价)。

按照小规模3%的征收率,增值税 = 100万/(1+0.03) * 3% = 2.91万。

那按照一般纳税人16%的税率,销项税 = 100万 /(1+0.16)* 16% = 13.79万,

同样交2.91万税额,需要的进项税是 10.88万,按照资产采购16%的税率,需要的采购额是:10.88万/16% *1.16= 78.88万。假设按照5000一台算,大约是150台电脑。

以上两种特殊业务场景,其实都是在测试公司能拿到多少的进项发票,如果进项发票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可能是在浪费进项,最后便宜的是税务局。

税务筹划

多数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相对于一般纳税人,在税率上有优势,且在不需要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免征增值税的优惠。

但也有一些特例,在选择时,重要的还是对公司所处行业,未来业务,盈利情况,营业额等有一些提前的预计,并测算增值税税额,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这也是纳税筹划和财务管理的价值所在吧。

很多老板也会考虑同时注册两家公司,一家选小规模,一家登记一般纳税人,再根据下游客户的需要,选择由哪个公司来实际承接业务。这也不失为两全的方案,只不过需要更关注税务风险的管理,从一开始就把业务分清楚,不要为以后公司注销,业务重组等事宜留下隐患。